——2018年重慶市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隨記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楊成效 日 期:2018年11月12日
重慶有了第一條軌道交通2號線,我對輕軌的認識就滯留在輕便快捷舒適階段。重慶市作協安排定點深入生活,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已經初步感受到那兩條軌道有多么厚重。
公元2012年注定不平凡。這一年是少見的公元閏年,全年366天。這一年是農歷的辰龍之年,閏4月,全年384天。
這一年的秋高氣爽之際,黨的十八大在北京召開。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時段拉開序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帶領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上迅跑。
這一年之于直轄十五周年后重慶的交通建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頭。改革開放以來,以山高水長著稱的重慶交通得到了較大較快發展。高速公路、高鐵動車對于山水之城來說已不是新鮮事兒。但相對于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重慶交通建設的差距仍然不小。相對于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定位,重慶交通建設的短板顯而易見。新世紀的序幕拉開,重慶有了第一條軌道交通2號線,緊接著1號線、3號線等相繼成功開通。重慶積累了在特殊地質環境地理條件下立體交通的成功經驗。如何進一步抓住機遇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建設、促進重慶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成為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
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在思考。
北京,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注。
這一年的年底,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北京傳來喜訊,針對重慶的快速發展和特殊地位,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重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2012-2020年)》。
藍圖:“九線一環”。
規模:215.04公里。
總投資:1097億元。
舉國聚焦、重慶沸騰。
2013年春天,幾乎與中國中鐵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拿下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10號線建設任務的同時,中國中鐵重慶地鐵建設指揮部即在重慶宣告成立。氣勢如虹、有備而來,顯然不是“臨時抱佛腳”的無把握無準備之舉。
一個以扎根重慶為目標,以5號線、10號線建設為切入點,全面深耕重慶市場的發展戰略開始實施。高屋建瓴、宏圖大略,顯然不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短期行為。
先后開赴5號線、10號線建設現場的有中鐵旗下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六局、八局、九局、十局、隧道局、廣州局、北京局、上海局、建工集團、武漢電化局、電化局等16支隊伍;土建、軌道、站后工程穿插攻堅大會戰的規模史無前例。16支隊伍支支都是“久經沙場”堪稱能打硬仗的“鐵軍”。大兵團、大場合、大氣派,顯然不是小打小鬧不是“小孩子過家家”。
然而,5號線全長39.76公里,投資額134.92億元;10號線全長34.28公里,投資額142.07億元。是兩條貫通南北、連接渝北、兩江新區、江北、渝中、沙坪壩、九龍坡、大渡口主城六區的骨干線,不僅投資建設規模大、施工難度高、合同工期短,而且受BT模式資產負債率的“紅線”卡控,潛在風險巨大。高難度、高風險,顯然這也不是“鬧著玩的”!
幾度寒暑、上千個日日夜夜,5號線、10號線建設取得了可喜成就。2017年12月28日,5號線北段、10號線全線成功開通,創造了44個月建成地鐵50.7公里的“重慶速度”。5號線,北段試運行成功,人們關注的目光集中在了南段。鳥瞰幽幽嘉陵江之南,凝目滾滾長江之北,那是重慶主城以西的廣袤大地。聚焦于主城大楊石組團中的石橋鋪地區,包括前后緊密串連的歇臺子、石新路和巴山,那是穿城而過的5號線中段的一個結點。
對于重慶人甚至許多外地人來說,石橋鋪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追尋的目光向前延伸,一條最原始的羊腸小道呈現于眼底深處。有可能它荒草沒膝,有可能它坎坷崎嶇。但那是祖先們在巴渝腹地的這片土地上孕育一座重鎮一座城市的起源,一孕千百年。當無數的羊腸小道匯聚于此并演繹成一條石板大道的時候,集市或者叫做城市的雛形已經誕生。一大早自重慶主城通遠門而出,一路西行二十里路程,正好是晌午時分,打尖喘息補充能量。自成都遠道而來,過了白市驛來到此地正好天黑,人困馬乏,住宿成了當務之急。我很懷疑那個乾隆爺把石龍場定名為石橋鋪的傳說。乾隆從沒到過重慶,哪里會知道這么一個繁華所在,牽強附會而已。但不管怎么說三百多年前這里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卻是不爭的事實。
由“場”而“鋪”,“行政級別”上檔升級,受益的根本原因還是路。我很敬佩開國元帥劉伯承獨到的眼光。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主任任上,把當時樓堂館所最高檔次的渝州賓館象戰場上的一枚棋子似的安放于此。劉帥的深意誰能識得!但對于石橋鋪地區的發展,卻是實實在在的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大批黨政軍機關、學校、科研單位和工廠相繼來到這里安家落戶,進一步促進了這里的繁榮與興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改革開放,“異軍突起”,石橋鋪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其實與該地區的道路有著極大的關系。主干道之外的支線密如蛛網,支線周邊的區間公路究竟有多少,恐怕沒人能夠數得過來。從羊腸小道到石板路,從石子路到瀝青路,從水泥路到高等級復合材料鋪就的環保型馬路,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產物。渝州路、石楊路、石小路、石新路,以及石美路、科園路等等。石橋鋪地區留給“路”的空間似乎已經“客滿”,再修路似乎已經不太可能。其實這是一種偏見。路是永遠修不完的。宇宙是立體的,空間是多維的。時間上無始無終,空間上無邊無際。
扛著“隧貫山河、道通天下”大旗,高喊著“干最難的、交最好的”響亮口號,中國中鐵隧道集團五處開進了“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寸土寸金的石橋鋪。
石橋鋪及其周邊地區至少十萬人上網“百度”,五處對于他們似曾相識。已經建成的6號線茶園段、已經運行多日的1號線歇臺子站段,建設者都是這個不善言詞宣傳自己的五處。熱身重慶,資質條件、管理能力、工程質量、建設水平、實干精神,五處之于重慶早已有目共睹。鼠標指向曾經的歲月,隧道工程泰斗王夢恕院士總結提出的“淺埋暗挖”理論的首先運用者是五處;有著里程碑意義的北京復興門地鐵站的修建者是五處;有著標桿意義的國家發改委地下車庫的修建者是五處;北京多條地鐵上下穿行的建設者是五處;長安街上那些美麗壯觀而施工風險極大的過街隧道的建設者還是五處;就連北京西四環南水北調工程暗挖涵管的修建和安裝也是這個五處。從北京到深圳、從深圳到廣州、從廣州到杭州、從杭州到沈陽、從沈陽到西安、從西安到成都,從成都到重慶,五處的戰績輝煌、碩果累累。
北京,朝陽區,廣渠門外,五處當時的總部(五處總部現已遷往天津市)所在。燈光幾乎通宵達旦。任務在手、重擔在肩,調兵遣將成為當務之急。西南、西北、華中、華南、華東,花中選花、優中選優,這是五處人才濟濟隊伍遍天下的優勢。
總部機關的骨干抽調下來了,各地施工現場的業務尖子選派過來了,就連跟隨五處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優秀民工也來了。5106、5107兩個項目部一百多管理人員、幾百人到幾千人的民工隊伍。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大戰四站四區間的序幕在2013年的初夏拉開。
石橋鋪電腦城、渝州交易城門前每天都人頭攢動,人們熱議著輕軌,熱議著即將與他們成為街坊鄰居的五處,就連那兩座高高在上金光璀璨的左青龍右白虎仿佛也不甘寂寞:
讓道、讓道,五處來啦!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微信空間里見到了一位普通建設者一首題為《再進石橋鋪》的習作:
初進石橋鋪,
泥濘路,天色暮,
炊煙裊裊火鍋醋;
五魁手,八仙聚,
搬磚砌墻通宵度。
忽有小兒啼,
貓嘶犬吠主婦怒。
再到石橋鋪,
恍惚桃園住。
天藍藍,地如玉,
樓如林立車如絮。
蝶兒來,燕兒去,
行人匆匆無暇顧。
彈指一揮間,
只為有了輕軌路。
詩情畫意中,盾構機還在轟鳴,鉆爆的硝煙尚未散盡,高高的塔吊還在運行,建設工程正緊張而有序地進行。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