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2年09月12日
張華
夫天者也,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明目看破紅塵事,慧心悟透世間人,一代詩仙李太白,其穿越功夫,何其超前,何其了得。
我非太白,我非詩仙。就看事而言,就悟人而言,我之綿密,我之深邃,自然而然難以企及詩仙太白之后背。然而,歷經前半生如我,風里來,雨里去,血里入,火里出,自以為也算得經事無數了,閱人也無數了。
我關注引起我關注的形形色色人,我思索這形形色色人所歷所為之林林總總事。思而索之,索而思之,也便日漸覺得,這形形色色人其地位不同只是分工不同,這形形色色人職務有異僅是職業有異。然而,在茫茫人海之中,他們卻又無一不是人中龍;在浩瀚人林之中,她們卻又無一不是人中鳳。這其中,既有高揚萬丈長纓可把鹍鵬縛的威武將軍,也有舞瓢弄勺魔術般翻炒出麻辣鮮香飄四方的傳奇名廚;既有嘔心瀝血育得桃李滿天下的教書人,也有唇焦舌燥說得聽眾喜而發笑怒而噴火哀而灑淚樂而忘返的說書人;既有衣帶漸寬終不悔飽蘸心血縱情潑墨的丹青妙手,又有為伊消得人憔悴敢愛敢恨秉筆直書的詩星空之北辰;既有孜孜矻矻終于摘得數學皇冠上璀燦之珠的名教授,又有真理在握正義在胸不斷為民行道的大律師;既有激情燃燒永世都在燃永生都在燒的前驅者,又有小荷才露尖尖角馨香裊裊直上重霄九的后來人……
由是,每每與他們不期而遇,我也每每于心深處生發無盡的感慨:“有美一人,輕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弊匀?,此美人絕非彼美人。此美人者,實乃大德之人,實乃大能之人,實乃大德大能兼收并蓄而彰顯大美之人。
風云際會,際會風云。能與這大德大能兼備而彰顯大美之人同世也同行,此生足矣足矣。
也由是,2300多年前屈子的美妙游思時時撲我胸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飲秋菊之落英。
也由是,屈子之后2300多年的海子的浪漫詩思刻刻沁我肺腑——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我不斷地思索他們的生活。
何為生活?生活是人或生物為了生存或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我不斷地思索他們的生命。
何為生命?生命是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生命當然需要一種載體,這種載體除了文化,依舊是文化。
何為文化?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也。
我翻閱史書尋幽覓微,頓時如醍醐灌頂。中國五千年文化,實則就是儒、釋、道三角鼎立又相互滲透相互融和的文化,此種滲透此種融和,起源于氣象萬千的盛世大唐卻集大成于風雨飄搖的南宋末日。當是時也,艱難時事,時事艱難,南宋朝野急欲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包括文化的種種積極因素,盡力盡快盡凈地化解交逼而來的外憂與內患。其時,巴渝民間藝術之巨擘趙智鳳便順乎此種歷史潮流,以此三教合一的全新理念,以出類拔萃的高遠眼光與雄闊氣魄,畢一生之功,巧奪天工般地打造出了被后來歷史所證明堪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創世紀工程——大足石刻。
三家文化,文化三家,其異彩紛呈又交相輝映,其爭奇斗艷又相互融和,一個“和”字,盡顯泱泱中華漫漫五千年歷史之風流。
孔仲尼之儒家,敢擔當,所以拿得起。
釋伽牟尼之釋家,重當下,所以放得下。
老聃之道家,常知足,所以看得開。
儒家倡導盡職盡責,盡善盡美。佛家不計來路,也不慮明日,以為有生便有死,有死便有生,生生死死輪回無限也。道家強調自足,也強調知足,以為喜莫大于自足知足,福也莫大于自足知足。
回首再讀我所不斷關注也不斷思索的種種人物,我一時恍然頓悟。那種種人物,其思維,其行為,無不浸淫著彌漫著那三家文化的濃濃的氣息。
于是,我再進一步,更為深入地思索他們的生活,更為深入地思索他們的生命。
他們將世俗所謂的“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沒了”的“人生禁不住的三晃”的鐵定規律顛覆得一塌糊涂。
他們的生活有滋有味且芬芳,他們的生命多姿多彩且多情。頗為奇妙的是,當前述三家合一的文化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直至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竟然年長而不老,年老而不倒,即使最終倒下也可萬世而不朽。
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總可以時時地地感受到他們的呼吸。
其實,那是他們萬世不朽的靈魂與精神——他們萬世不朽的意識與萬世不朽的思維在永遠地呼吸,如若我母親河之長江之黃河,永遠也不消,永遠都是潮。
從這個層面之上,我執拗地認定,他們的生命,永恒而不朽;他們的生命,萬古而流芳。
生命永恒。
萬古流芳。
爰為跋。
壬辰清明·范莊
重慶市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