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王淋:稀客村民宿(外二首)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王淋
日 期:2021年09月15日

稀客村民宿
在炎熱的夏天,驅車三小時
進山,就能抵達
寄放生命的地方
大婁山有些瘦削,他
或許是家族里的長者
不愿走動,就待在云端
山風是他的呼吸,掀動林海的胡髭
鳥鳴,蟬音,山泉,野花,云霧
在他山谷的口腔說著隱秘的方言
所有的山路,七拐八拐,像血緣
連接著眾多的山巒和村莊
也連接著李公壩和稀客村民宿
這就是我的目的地
極目處,群山海浪一樣西去
穿過一個深邃的洞穴
眼前是一塊四面環山的盆地
這是李公壩——大婁山
摟在懷里的一只青花
跟著銀杏往里走
稀客村民宿就到了
這是老萬隆最好的民宿
遠遠望去,就像是高原上
用原木堆積而成的土司樓
飛檐翹角,黑瓦蓋頭
走近了,一只銅鑄的梅花鹿
領著一列老石缸,像領著
老家的親戚,在民宿外迎接客人
這是一幢四層樓宇,諾大的院壩
在車庫之上,有回廊環抱
回廊之外的魚塘像一面鏡子
照著回廊,照著樓宇,照著青山
青山之上的風車,風車之上的藍天白云
乘電梯登樓,樓道的外側
護欄,仿制粗壯的樹根
交織著某種親情
客房的門牌,是一塊扇面青銅
都鑄上了某個親戚的稱謂
瞬間拉近了賓主的距離
而木結構的房間和陳設
又給人一種家的溫馨
去年我住的“三爺家”,在三樓拐角
今年我住“二舅娘家”,在二樓中間
房間的格局沒變,店家的笑容沒變
只是廚師變了,但菜肴的豐盛可口
沒變
也許,一個好的傳說
不僅僅是地名,也是土壤,也是基因
李公壩土生土長的店家柏大山
明顯有詩人氣質
一條腿稍有殘疾,但不影響
他迎娶石壕鎮的美女唐永秀
也不影響他金榜題名,更不影響
他輾轉于綦江的鄉鎮和部門
留下“消防隊長”的美名
他在詩人的傳說里長大
自然帶著詩人的智慧和激情
多年以后,筆鋒一轉
他又在父輩的宅基地上
書寫田園之詩
這注定是一次生意場上的失敗
也注定是一場人生的大勝
海拔1400的李公壩
深山里的李公壩
一年的生意也就倆月
刨去開支,他和妻子的余生
無論如何也賺不回成本
可他是丈夫,父親,兒子,兄弟,鄉黨
為家人計,為兒孫計,為鄉鄰計
他必須得做點什么
比如,一個久遠的家
比如,帶著大山走出困境
裝著傳說的李公壩雖然美麗
但先天不足,像囚在深閨里的病兒
一條羊腸小道,像羸弱的呼吸
柏大山一咬牙,堅硬的巖石被嚼碎
一條110米的隧道改善了呼吸
李公壩開始用汽車說話
幾乎是一夜之間
山里的農家樂就星星點點地開了
如同山花,而進山的車輛
像聞風而至的蜜蜂
沒見他皺過眉頭
就像沒見過山峰低頭
哪怕砸鍋賣鐵,付出整個金秋
哪怕面對打劫,面對野獸
他種在院邊的苕花
笑得依然長久
拂曉,一顆流星在山路上滑行
那是老板娘獨自驅車
去打通或貴州的仙緣采買
山坳里隱隱傳來的雞鳴狗吠
似乎在為她壯行,那幾十公里山路
她得用來拴住房客的心
做民宿做的是一個情字
你真心付出,真誠待客
才能建立口碑
天氣大了,食材的新鮮容易溜走
只有在早市的第一波浪潮
把它們打撈回來
除了好的住宿和美食佳肴
稀客村民宿還經營著最佳的海拔
經營著一個巨大的平壩
經營著森林,鳥鳴
清澈的湖水,奔走的白云
還有遠去的群山
燦爛的早晨和斑斕的黃昏
以及清晰的星空
在城里待久了
這些友情提供的事物
時常讓人感動
整個夏天,山上的風
像是大婁山最和藹的問候
我慶幸來到了稀客村民宿
來到了李公壩,這里
是候鳥理想的棲息地

嫩包谷
剛來的時候,它們還在抽穗
母本也不夠壯實,像青澀的孕婦
它們在母親的軀體上,怯生生的
個頭也就拇指大小
幾場雨下來,加有十來個太陽暴曬
不到半月,包谷林就藏得住人了
天剛亮,就聽見林中
傳來咔嚓咔嚓的聲音
那是土地分娩的呻吟
店家的妹妹柏鳳背著背篼
在遮蔽嚴實的林中逡巡
為它們集體接生
院壩里,柏鳳撕掉綠色的胎衣
一個個白生生的,散發著
土地的香氣,她說
再不掰就老了
這是早餐最可口的主食,土地
用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滋養我們
而我們的一生仍然比預想的要快
嗚呼哀哉
剁椒
誰愿意粉身碎骨
誰愿意跑很遠的山路
在大婁山的脈搏里
在古夜郎國的版圖中
找到生活的真相
從李公壩到溫水,一次跨省行動
在柏大山(店家)眼里,就跟趕場一樣
從家到附近場鎮,溜達溜達就到了
可他的奧迪車里程表顯示
總里程已經超過30萬公里
就為了買剁椒用的工具
一只木盆,四把斬刀,五個泡菜壇
兩編織袋新鮮辣椒,那是
血統純正的山里紅
去蒂,洗凈,晾干,入盆
然后用長長的斬刀剁碎
像一種原始舞蹈
或獨舞,或雙人,或坐或站
任斬刀在盆內剁出古老的節拍
剁碎的辣椒保留了細小的顆粒
也就保留了大山的野性
然后按比例放鹽,裝壇,密封保存
什么時候啟封,由廚師定
菜譜定,食客定
你要是吃膩了城里的七葷八素
來嘗嘗山里的剁椒魚頭,剁椒土豆
保準讓你大快朵頤,直呼過癮
誰愿意翻山越嶺
去尋找古老的純真
誰愿意把生硬得如同冰塊的文字
剁碎,獲取生命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