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舒顯利 日 期:2023年08月29日
(本文系“文明新風潤巴渝 同心圓夢譜新篇”主題征文獲獎作品)
在重慶市教育界,有一位“無名英雄”——江津區(qū)特殊教育學校的黨員教師鄒平。他是無聲世界的“領(lǐng)跑者”,在特殊教育崗位上堅守了30年。在一次學習師德楷模的活動中,我們尋訪了他。
走進江津區(qū)特殊教育學校,能看到一株特別的百合花,它有近三十年的花齡,鄒平老師向我們親切講述了它的來歷——
1992年,鄒平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進入了特殊教育行業(yè)。90年代初,江津的特殊教育剛剛起步,不少人覺得:“正常娃兒讀書都沒得啥用,啞巴聾子娃兒讀啥子書?。俊闭猩鼙榱私虼笃絽^(qū),卻常常是“跑斷腿、磨破嘴,結(jié)果潑得一頭水”。
為了招收順江的聾啞雙胞胎劉波、劉洋入學,鄒平老師翻山越嶺找到他們家,孩子父親只冷冷說了句:“特殊教育學校?沒聽說過,不會是人販子吧?”鄒老師沒有灰心。過幾天,他帶了學校公章又去,可這次只見到了兄弟倆,又冷又餓抱成一團,躲在殘破又臟亂的墻角,像叫花子一樣可憐。第三次去,終于再次見到了家長,鄒老師耐心地給家長講道理:孩子只有學了文化,能在社會中生存,才不會成為家庭終身的負擔。孩子父親終于被打動,愿意讓孩子上學。若不是親眼所見,真難以想象特殊家庭的生活有多悲慘,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這些孩子和家庭的命運,豈不是很有人生價值嗎?年輕的鄒老師似乎看到了人生奮斗的目標,熱血滿身的他希望在這行大展身手。在返校路上,看到一株野百合,鄒老師想:這種花生命力強又純潔美麗,何不把它挖回學校栽種呢?正好可以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呢。
可俗話說:聾人說話,鐵樹開花。教聾啞孩子學文化?這不是異想天開嗎?很多人都如此覺得。
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好奇:“你們教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完全不一樣,一定很難教吧?”鄒老師笑笑:“以現(xiàn)在的條件,沒有那么難,當年確實比較難?!彼貞浀?,那些年特殊學校的幾個老師,在教育教學之余,買菜、做飯、管理住校生、送學生就醫(yī)……老師、家長的責任一肩挑。記不清有多少次半夜背學生去看病。甚至有一次深夜,嘔吐物吐滿了他前胸后背,讓他倍感身心憔悴?!澳憧此麄?,成天照顧聾啞兒,會有啥出息?”當時,這個工作不被人理解,甚至交朋友都會被人輕視。
也許是太過艱難和辛酸,有的老師中途調(diào)走了。鄒老師說:“最難的時候,學校只剩兩個老師,一個臨退休的,另一個就是我。學校六個年級,兩個人教,只好教復式班,課堂上常常狀況百出?!蔽覀兟犃艘哺袊@:“那么難,您當時有沒有想過轉(zhuǎn)行或調(diào)到普通學校呢?”“我也迷茫過。當年有人曾約我下海經(jīng)商,家人也勸我調(diào)進普校,是走,還是留?我猶豫過一段時間。但我多年和聾啞孩子打交道,深知這些孩子是最弱勢的群體,就像處在深淵里一樣無助。如果誰都棄他們不管,那他們豈不是被社會完全拋棄了嗎?想到這些,我狠不下心。而且作為一個黨員,難道我就不能像野百合一樣,在石頭縫里扎根生存嗎?最終,我留了下來。也許有人覺得我傻,但這世上,再難的事情也得有人去做。留在這條路上,就是我的選擇?!?/p>
我心里不由得肅然起敬,野百合,多么頑強,多么質(zhì)樸,多么純潔的花兒!看向窗外,它倔強扎根石縫中的影子,似乎在我眼前不停地閃動。
鄒老師說,南京母校的恩師告訴他,當時西南地區(qū)的特教行業(yè),在全國還比較落后,希望他繼續(xù)堅守崗位,發(fā)揮所學,助力學校發(fā)展到行業(yè)先進水平。有了新的奮斗目標,他工作更有動力了。
2004年,鄒老師接手實驗班。語訓課沒有儀器怎么辦?土法上馬——他帶著學生做舌操,用蠟燭檢驗氣流;教孩子對鏡子練口型,用自制壓舌板正舌位;讓他們一手摸老師的喉頭、一手摸自己的喉頭,感知聲帶震動。一遍遍學,千萬遍糾正,每天練習幾小時。孩子累了煩了怎么辦?變著花樣提高他們的興趣。一天、兩天……一學期后,孩子們終于學會了簡單的發(fā)音。當孩子們生硬地喊出“媽媽”時,在場的媽媽哭成了淚人,抽噎著說:“沒想到……這輩子能聽到孩子喊我媽媽,老師,您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聽到家長發(fā)自肺腑的感謝,回首艱苦的點點滴滴,鄒老師心里五味雜陳,酸甜苦辣難以言說……
2006年,鄒老師接手初中數(shù)學,一開始學生始終搞不懂:為什么要一步一步寫證明過程呢?這么抽象的問題,用啞語如何表達?他左思右想,走!帶孩子們?nèi)N房看看怎么做回鍋肉。一塊生肉,煮熟、切片、進鍋翻炒、裝盤上桌,一步一步展示,孩子們終于開竅了:哦!原來任何事情都是前后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孩子們建立了邏輯思維,從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知識王國里遨游……
寒來暑往,年復一年,鄒平和他的同事們鍥而不舍努力著。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折翼的天使逐漸開始起飛了——江津區(qū)特殊學校畢業(yè)的學生,不少人找到工作了!不止如此,更多捷報頻頻傳來:2012年,鄒老師的學生鄭祖明等3人考入天津理工大學,成為江津區(qū)第一批聾啞大學生。之后,學校教過的學生陸續(xù)又有十幾名被多所高校錄取。在重慶市第四屆殘運會上,?;@球隊捧回了金燦燦的獎牌。在重慶電視臺、江津電視臺,鄒平師生多次登臺演出……
我們不由得感嘆:“在這么艱苦的路上,您居然堅守了30年,難以想象究竟有多辛苦!您太了不起了!”鄒老師卻回答得云淡風輕:“我只做了些平凡的事,和其他人比只是工作崗位不同而已,大家都在一樣地付出?!倍劦疆斈晖诨匦@的野百合,長勢越來越旺,年年都開出絢爛的花朵,他滿臉欣慰,眼中流露出一種幸福感。
我想:那滿枝的花朵,不正像一個個特殊兒童獲得新生嗎?透過窗戶,我似乎看到了滿園的野百合——多么堅強,多么無私,多么幸福的花兒?。∫魂囮嚺饔可衔倚念^,有信念的老師該是什么樣的?就該是這樣的!
德才兼?zhèn)涞泥u老師,曾被評為江津區(qū)師德楷模、“感動江津”人物。黨組織慧眼識珠,2016年任命他為江津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鄒校長和學校其他領(lǐng)導一起,帶領(lǐng)學校走上了更加專業(yè)化的道路。他除了繼續(xù)帶班教學生,還培養(yǎng)引領(lǐng)青年教師、開展行業(yè)經(jīng)驗交流。多年前,重慶人民小學的一位名師,來這所學校交流獻課后曾說過:“這節(jié)課讓我終身難忘,這里的孩子眼神特別純凈,對知識強烈渴求,把我心靈給深深震撼了!”
現(xiàn)在,走在江津特殊教育學校校園里,你可以看到,一間間嶄新的教室里,年輕教師們津津有味地講課,講臺下,一雙雙眼睛在探求,眼神像磁鐵似的牢牢吸在黑板上;康訓室里,一張張笑臉在閃動,可愛的身影在老師的指引下有序開展訓練。整個校園里,有種獨特的寧靜,彌漫著和諧安詳?shù)姆諊?。鄒校長高興地說:“現(xiàn)在區(qū)內(nèi)外許多特殊兒童的家庭,主動要把孩子送來我校就讀。我們的工作早已被社會認可。我校還評為了江津區(qū)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文明校園。”
是啊!特殊教育事業(yè)的興旺發(fā)展,讓一個個處在深淵里的折翼天使,有了重寫命運的可能;讓處于水深火熱、瀕臨絕望的家庭,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而我們整個社會,也因此更加和諧美好。
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道上,黨和國家希望教育事業(yè)均衡發(fā)展,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你看!特殊學校那滿園的野百合,在祖國和煦的藍天下,含苞待放,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祖國的百花園里,眾花爭奇斗艷,而野百合的身姿是那么獨特,那么靚麗!
同樣作為黨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能否像鄒平老師一樣,人人為祖國的花園培一鏟土呢?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作者簡介
舒顯利,女,重慶江津人,江津區(qū)西城小學語文教師。多篇文章在《文學天地》《科學新生活》等刊物發(fā)表,曾在中國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主辦的全國“中華魂”(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版權(quán)所有
備案/許可證編號:渝ICP備2022007327號-1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qū)人和街99號8樓 電子郵箱:cqzxwxy@163.com,cqzj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