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初,重慶奉節詩人唐剛,受到網絡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他宣布將用40年發表文學作品的全部稿費(20萬元),設立永久性“唐剛詩歌獎勵基金”,用銀行所得利息,獎勵奉節、重慶以及中國優秀詩人。首屆唐剛詩歌獎正在詩集征集中,擬定于2018年頒獎。唐剛為什么要設立這一獎項?詩歌獎現在運作如何?
【作家簡介】
唐剛,重慶奉節人,生于1952年5月,筆名星河,網名重慶唐剛,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協會員,奉節縣作協副主席,夔州新詩研究會會長,唐剛詩歌基金理事長,《夔州新詩》主編等。著有詩文集55部。2017年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國新詩百年慶典詩作評選,被評為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曾獲2006—2007中國首屆網絡文學節詩歌類二等獎、中國作家協會“長江頌”全國游記散文征文三等獎等數十次詩歌、散文征文獎。

重慶作家網:您為什么想到要設立“唐剛詩歌獎”?
唐剛:我是因為愛詩而寫詩,因為寫詩而獲得稿酬。設立唐剛詩歌獎,就是回報詩歌,感恩詩歌。這就是我捐出畢生稿費,設立詩歌獎的最初想法。
重慶作家網:奉節被譽為千古“詩城”,設立詩歌獎對傳承詩城詩歌文脈有何影響?
唐剛:設立唐剛詩歌獎,就是想為具有“詩城”之美譽的奉節打造出一張永久性的詩歌文化名片,為詩城奉節創建“詩教名縣”,讓“詩城”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詩城。我正在籌建唐剛詩歌收藏館,也就是把唐剛詩歌獎參賽詩集全部編號收藏,建立一個永久性的詩集收藏館。
重慶作家網:用稿費設立唐剛詩歌獎,您迄今為止共獲得多少稿費?
唐剛:到2017年底,我共收到3000余筆稿費,合計18萬多元,所有稿酬分文未動,都一筆一筆記在“稿費登記簿”上。我計劃以20萬元基金設立“唐剛詩歌獎”,目前尚差2萬元,如果到2018年底稿費達不到20萬元,我將用退休金補足。
重慶作家網:唐剛詩歌獎的評選對象、范圍、流程有哪些?
唐剛:詩歌獎的評選對象為全球華語詩人出版的詩集。2016年初,在廣泛征求意見后制定了《唐剛詩歌獎評選辦法》;2017年初,在網絡媒體發布《首屆唐剛詩歌獎征集詩集啟事》,現已征集詩集113部。擬定于2018年四季度評選揭曉并頒獎。首屆詩歌獎獎擬設終身榮譽獎、優秀詩人獎、探索詩人獎、新星詩人獎各一個,每獎各獎勵4000元(略對獲獎詩人出版詩集的補貼),同時,各獎項另設入圍獎一人,每人獎金1000元。
重慶作家網:您設詩歌獎,家人支持理解嗎?
唐剛:家人非常支持!值得慶幸的是,我有一位支持、理解甚至非常“寬容”我寫作的妻子,設立詩歌獎,她很支持。我兩個兒子已工作多年,更不反對,他們知道,詩歌是我一生“視如與生命同等重要”的事業。
重慶作家網:每個作家都致力于構建屬于自己的文學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往往承載著一個寫作者的所有夢想、體驗與思考,并印記其生命獨特的精神基因。您所想構建的文學世界或者詩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唐剛:我覺得,一個真正的詩人,應該把筆觸伸向社會、現實和人生。如果詩不能像布谷鳥一樣,“忍著殘冬的余寒,把春的消息傳報”,一味抒寫個人悲懷,一味吟弄風花雪月,不反映社會現實、人類苦難、生命追求和人生理想,那詩還有什么意義呢?詩人對世間萬物都應懷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詩歌必須既要“輯寫人類的歷史”“寫歡樂”,也要“寫悲傷”。這樣的詩才有普世價值,才有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記者:洪建)